2025年6月12日,数字创意学院公共艺术中心创新开展《美术鉴赏》课程实践教学,组织学生走进校内刺绣博物馆沉浸式研学。该博物馆由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与河南一涵汴绣有限公司共建,是省内首个聚焦刺绣非遗文化的专题性场馆,占地1200平方米的展区分为绣史区、名作区与精品区,系统呈现中国刺绣技艺的千年脉络与地域特色。学生们化身文化使者,通过前期分组研习、撰写专题讲稿,在展厅内担任讲解员:有人以绣史区的文物为载体,剖析针法演变与社会变迁的关联;有人在名作区解读《清明上河图》汴绣复刻品的工艺奥秘;更有人在精品区结合当代设计案例,阐释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。
此次"自主导览"实践突破了传统课堂边界,学生在角色转换中深化了对刺绣艺术多维价值的认知。当同龄人围绕清代龙袍绣品讨论纹样象征,或对双面异色绣技法发出惊叹时,非遗技艺不再是静态展陈,而成为激发思辨的媒介。
公共艺术教育教研室教师现场观察发现,学生不仅精准传递了刺绣的工艺特征,更将课程中积累的色彩美学、文化符号学理论融入解说,使宋代花鸟画的"水路留白"、湘绣鬅毛针的立体感等专业概念转化为通俗表达。这种"以讲促学"的模式,正是学院践行"五育并举"、探索"艺术+专业"融合育人路径的生动缩影。